尊龙凯时官网

我所研发钢铁固废催化水泥生产技术

近日,我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质氢键选控与活化研究组(DNL0605组)路芳研究员团队、低碳战略研究中心(DNL26)蔡睿研究员团队、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(DNL12)刘中民院士团队等,联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、东北大学等合作单位,在水泥行业低碳化生产方面取得新进展。研究团队利用水泥生料中的铁组分构建催化体系,模拟钢铁固废的组成,制备出铁基催化剂,实现了碳酸钙(CaCO3)与甲烷(CH4)共热定向转化为氧化钙(CaO)与合成气(COH2),该催化剂无需分离即可直接用于水泥熟料生产,为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路径。

水泥行业的碳排放约占全球工业碳排放的7.5%,其中碳酸盐分解过程占水泥生产碳排放的60%。由于碳酸盐分解过程受热力学与动力学双重约束,始终无法突破高温强制分解的技术瓶颈。当前,水泥行业减碳的主要策略包括提升设备能效、使用生物质与氢能等低碳替代燃料,但这些方法均未改变碳酸钙分解这一核心化学过程,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泥领域的高碳排放问题。

本工作中,科研人员选用铁、铝、锌等金属元素模拟钢铁固废组成制备催化剂,在甲烷气氛中促使CaCO₃CH₄发生共热转化反应,反应后催化剂无需分离,可直接用于水泥熟料生产,同时副产高附加值合成气。实验结果表明,相比传统碳酸盐分解过程,该过程可降低约80%的碳排放量,为水泥行业深度脱碳提供新路径。

机理研究表明,该催化过程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:直接反应路径为吸附的CH4Ca-Fe界面处的碳氧键相互作用,转化为COH2;分解-吸附路径为CaCO3首先分解形成CaOCO2,再与活化的CH4反应生成COH2。实验证明,直接反应路径占主导地位。进一步,研究团队以铁的氧化物为活性位点,通过引入铝和锌,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位点的分散度,优化铁位点周围的微环境,提高催化剂的活性。生命周期评估(LCA)显示,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碳减排潜力。

相关成果以“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cement production catalyzed by steel solid waste”为题,发表在《国家科学评论》(National Science Review)上。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我所DNL0605组刘正刚工程师和卢锐副研究员。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辽宁滨海实验室等项目的支持。(文/图 刘正刚、卢锐、路芳)

文章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93/nsr/nwaf109

版权所有 © 中国科学院大连尊龙凯时官网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:辽ICP备05000861号-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